“賈湖”在“舞陽”,“舞陽”在“河南”,“河南”在“中國”。這一連串富含詩意的地名,如今都被第8次試掘的“賈湖”文化遺址緊密地串在一起。
賈湖在河南。提起河南,其文化底蘊之豐厚,足令諸多雅士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安陽之殷墟(甲骨文發現地)、洛陽之白馬寺(唐玄奘白馬馱經處)、開封之開封府(宋代開封府尹“青天”包拯府衙)、焦作之雲臺山(“竹林七賢”隱居地)……。賈湖,准確地說位於舞陽境內,一處因城在舞水之陽而得名的縣級所在地。
河南下轄舞陽,而舞陽群聚了諸多河南文化之聖。君可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和西漢劉邦大將樊噲的生性猛烈嗎?樊噲被封爲“舞陽侯”而長眠于封侯之地;君可知三國時的司馬懿曾在舞陽封侯拜帥嗎?君可聞五代十國的前蜀皇帝王建生於斯而北宋平西王狄青葬於斯嗎?凡此種種,令舞陽享有“帝國侯鄉”之謂,也就不足爲奇了。
但此時此刻,多少文化經典之地卻悄悄收斂了鋒芒,將更加璀璨之光聚焦於舞陽縣下轄的賈湖村,聚焦於考古發現的諸多新石器之“最”和中國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地。
賈湖文化遺址,就有8項占據世界鼇頭:它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7聲音階樂器;它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酒”;它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雛形之一的契刻符號。它還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宗教與蔔筮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稻作農業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馴養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紡織業起源地之一和世界上最早的漁業人工養殖地。因賈湖文化遺址的光芒,我甯願曲解“舞陽”地名之意而作別用。賈湖不就是一輪新生、耀眼的“舞陽”(“跳舞的太阳”/ the Dancing Sun)而令人炫目的嗎?
就說這樂器,迄今已出土30多支用鶴骨製成的骨笛,長度大約在17.3—24.6公分之間,有2孔、5孔、6孔、7孔、8孔不等,是世界上出土個數最多、保存最完整,到今天仍能吹奏的最早樂器實物,豁然把人類音樂史推進到9000年前,其研究成果發表在Nature雜志上,其考古成果则被镌刻在北京“中華世紀壇”青銅甬道的顯要位置。
再說這發酵飲品的“酒”,研究報告就發表在PNAS雜志上。美國Dogfish Head—Chateau Jiahu啤酒,就是依據賈湖“酒”提取物而研制的配方。10月5日在達拉斯德克薩斯大學(UTD)舉辦的第37次孔子沙龍Wine and Chinese Culture還認為,中國最早的造酒有6000多年的曆史,我便不無自豪地將其更新並推進了3000來年的光陰。
我雖不事考古,卻樂意作文化體驗之遊。早就慕名賈湖,一直未能成行。適逢前幾日“紀念賈湖遺址發掘30周年暨賈湖文化國際研討會”在《說文解字》作者許慎的故裏漯河市召開,我作爲從故鄉走出來的學者,應邀出席了此次盛會,分享了考古專家的發現和收獲之喜。
研討會論題之廣,超出了預期。最讓我興奮的是親臨考古現場。平生第一次親臨考古,看到考古專家小心翼翼地剝離文物,甚至還要篩出墓穴裏的土壤,做各個學科的分析。每一具屍骨的頭頸處都陪葬了一只燒制的陶壺,很難想像,人類竟是用情感和眼淚從遠古一路傳承、生生不息。
“瞧,那個墓穴裏有笛子!”
“看,那具屍骨旁不是箭镞嘛!”
“唉,那副石碾肯定是那個古人碾稻谷用過的!”
……
觀者的指指點點、大驚小呼,卻在各自心頭化作了情感複雜的啧啧和唏噓。解讀遠古文明,最好親臨現場,好將厚重的曆史一頁頁翻起。
不過瘾,第二天我又陪父母親身體驗了一回。母親問,這是誰家的祖先?他們的後輩在哪裏?是呀,他們是一群什麽樣的人?又來自哪裏?聽專家介紹,這些古人身高都在170cm和190cm之間,這樣的高度,對于遠古的人類,實在匪夷所思。
賈湖文化遺址處于河南省縱貫南北的文化帶上。從南至北,就有南陽諸葛(三國諸葛亮)文化——舞陽賈湖文化——漯河許慎文化——鄭州商城文化、少林文化——安陽殷墟文化等多處遺迹。體驗這一文化帶,若要盡興,少則兩日,多則三四日,盡可滿載而歸。倦了,泡泡舞陽新近開發的鹽浴,更有別樣滋味在心頭。真可謂:
一輪舞陽照賈湖,舞陽賈湖耀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