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戴鴻超教授,大約在20年前的拉荷雅讀書會上,他從底特律大學政治系的系主任職位退休, 剛剛搬來聖地牙哥,應該是七十歲左右吧,看起來卻只有五十多歲,身材高大挺拔,臉色紅潤, 穿著一件紫茄色襯衫,很少看到中國男士穿那種顏色的襯衫而且穿的那麼神釆飛揚。我們讀書會 是每人每月分享一本自己讀過的書,戴教授那天的書名我已忘了,但是還記得他寫了很多筆記, 像做一篇學術報告一般介紹給我們,那種認真的態度,我至今難忘。後來他在聖地亞哥北邊卡爾 斯巴德家附近參加了另外一個讀書會,不過還是偶爾會在共同朋友餐敘,以及他的演講活動中見 面。他把李志綏的‘毛澤東私人醫生回憶錄’ 從中文版翻成英文,這將近700頁的巨大翻譯工程,沒 有深厚的中英文功力是無法完成的。
最近一次近距離接觸,是我們2015年一起參加了一位聖地牙哥朋友舉辦的大陸東北旅遊,那時戴 教授已屆86歲高齡,但是在整個行程中,好像比我們任何人都精神奕奕。那次旅遊的重點之一, 是要去爬長白山,沒想到到達長白山那天, 九月初的天氣竟然飄雪,同行的朋友們,有些帶的衣 衫不夠,有些年紀稍長,聽到階梯有1440階,許多人打了退堂鼓,我和朋友隨著導遊慢慢往上 爬,才發現每一階梯都很高很寬,天雨階滑,步步都得踩穩,正在戰戰兢兢爬高的時候,忽然看 到旁邊一位大漢,雙手持著登山拐杖,如滑雪般在大步踏階,再仔細一瞧,竟然是戴教授,我們 差不多同時抵達山頂,雪停天開,望著煙霧裊裊靜靜躺在那兒的絕美天池,和身旁的戴教授興奮 的相視一笑,心中有說不出的感動和敬佩.
我常在想,戴教授很像台灣早期的四大公子陳履安和沈君山的綜合體,風度翩翩溫文儒雅,一定 也是出自世家。直到我最近讀了他的一本新書:「百分之五最幸運的人」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回 事。書中所描述的懦弱無能受盡欺凌的富家將軍之子,是位騎著一匹小馬養著一隻猴子的頑童。 抗戰爆發,十幾歲的他開始在寒冷的冬天孤身逃命,在廣⻄十萬大山槍林彈雨中幾乎喪命,逃難 到香港淪落為餐風露宿難⺠,輾轉藉著另一身分到了台灣,又在一個黑暗斗室喪失了幾個月的自 由,生命中遭受了極大痛苦,劇烈催殘,20歲才開始發憤讀書,尋找他唯一出路,插班報考台灣 大學政治系,當他看到榜上有名,匆匆躲至旁邊草地,蹲下來泣不成聲久久不能自已,(讀到此 處我的眼淚也不禁奪眶而出)。那是我所認識的戴教授嗎?
此書不但是戴教授的自傳,也是一本非常好看的勵志小說,戴教授的文筆節制深刻,睿智幽默,
寫情寫景清妙細緻,不帶一個贅字。書中提到他曾經得到過中華文藝復興委員會文學獎徵文第一
名,拿了相當於四兩黃金的新台幣獎金救急,直到那時候才發現自己有文學方面的天份。最讓我
驚訝的是,歷經了對日抗戰,國共內戰,和美國臺灣跨時代的政治經濟改革變遷,他在書中對所
有的時間地點人物名字全部記載的詳詳細細,一般人哪有如此的記憶力?看到後段,才知道他有
寫日記的習慣,而且維持了七十年,難怪所有事情彷佛都歷歷在目。
我們從他的書上也可以看到他超乎常人的毅力,為了要加強英文書寫能力,每天翻查英漢字典背
誦十幾個難字,在往返學校途中默誦紐約時報上的社論,學習他們的起承轉合遣詞用字,如蝸牛
爬百尺竿頭。他讀國際法一千多頁英文巨冊,限定自己每天完成一定頁數,若未達標,就自我懲
罰不吃早飯。他下了幾個月的苦工,考上了公費留學,來到美國跳出苦海。寫博士論文的時候,
關在博士候選人閱讀室,一個星期七天,上午八點到下午五點限制自己不能出關,實在讀不下去 的時候,想成把學校當寺廟,把自己當和尚,把書本當經文,撇除雜念專心用功。以他的聰明智 慧苦讀精神,拿到了博士學位,開展了在美國的教學生涯.
戴教授也是一位知恩圖報的人,他心心念念從小對他無微不至,留在大陸的母親,想接她來美盡 孝,直到1974年從表妹口中,才知道母親早在1955年於漢口自殺身亡,燭盡人失,成了他終身之 痛。他在三年後想盡辦法去大陸講學,回家鄉河南半扎,討回老家房子,賣掉所得蓋了一所圖書 館,送給母校臨汝中學,正門處嵌上一面石牌,紀念他的母親戴張端潔。他也一直沒有忘記母親 的最後願望,讀了博士出人頭地,不但做了底特律大學政治系系主任,而且著作等身享譽國際。 並在1968年,回台大政治系免費教書一年,履行了他公費留學回台服務的一個心願。
從戴教授的書中,更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有情有義的朋友,師長,想要把所受所感的恩情,在有能 力的時候一一還諸於社會, 在伊利諾大學唸書的時候做過中國留學生會長,他説自己天性害羞, 為了應對這些出頭露面的事情,想盡法子增強在公眾前面說話的能力,或關在房內面壁,或淋浴 中間開啟水龍頭,大聲練習演講。也自編中國同學會月刊,機場接送新生(竟接到一位終身伴侶 後來的戴夫人)。
書中提到他雖自俸甚儉,但也會享受生活。公餘之暇,遊遍美國國家公園,與兒子白水飄筏,與 女兒競賽山顛,要大家珍惜比生命更長久的大地,參加許多國際學術會議,遊遍世界名勝古蹟。 1994年退休後還在成功大學做訪問教授,出版一部中文的大學教科書:「現代國際政治經濟學」。 他在書上說,“在這兩三年間,我精神飽滿,心情暢快,教書外出旅遊開會, 無不盡興而為,穿的 襯衫有如鬱金香一樣的鮮艷顏色。” 這點我可以証明。
讀到此處,對比起他前半本書的苦難,真是覺得清舟已過萬重山,為他感到高興。但書並不是在 此處就結束了,他從小身體不好,常犯暈眩,算命的曾說也許活不過二十一二歲,又因為年輕時 逃難和在香港挨餓夜宿街頭的痛苦経歷,他發誓絕對不能再過那樣的日子,所以他在書中的最後 幾章,分享了他如何健身,儲蓄財富的經驗,我覺得那才是書中的精華,給年輕人的寶貴借鏡.
他研究揣摩,決定以瑜伽,按摩,靜坐,打高爾夫球健身,並且強調要持之以恆,直到做不動為 止。九十高齡看起來比同齡朋友年輕許多。覚得可以活到一百歲。在年幼時候,看父母親買房產 保值,開始在能力範圍以內在底特律經營房地產,並硏究投資股票,奠定了家庭基礎,讓他們退 休後可以不虞匱乏, 財產進入美國家庭淨值最高的百分之五階層。他願意分享他的健身理財經驗 供人參考比較,以期讀者從年輕時即能注意鍛鍊身體,增加理財規劃知識。
他也鼓勵大家花錢做你高興的事,這與節儉觀念並不衝突,節省的目的是賺錢,賺錢的目的是用
錢。你花時間在工作經營房地產上面,你就要酬勞自己,讓你覺得做這些事是值得的,做錢財的
主子,不當奴隸。他們退休以後常常乘郵輪旅遊,去紐約大蘋果跨年,參觀博物館,觀賞歌劇音
樂會,享受辛苦後的成果。他把這些經驗巨細無遺又無私的寫出來,不怕人家說他貪財好利,班
門弄斧,只在乎能對讀者有所啓發激勵。
我在兩天中讀完此書,掩卷後仍然激動不已,沒有想到戴教授的一生,有如此的高山低谷,艱難
險惡。他把這本書命名為百分之五最幸運的人,心中一定是滿懷知足感恩。他搬來聖地牙哥以後
辦的一分ELM英文通訊月刊,自己負責全部集稿,撰寫文章,編印⋯二十年如一日,每月1號定 期出刊,有幾次我不知今夕何夕,是在email上看到戴教授傳來的月刊,方恍然大悟,又到每個月 的開頭了。見微知著,是他的勤奮苦學,貫徹始終, 百折不撓的毅力,熱愛生活的智慧,為自己 的人生打下了那個百分之九十五的基礎,才能使他的健康及財富成為在美國百分之五最幸運的 人。我們何其有幸,可以讀到他這本血淚交織的自傳,隨著他走過的歲月,一起見證了生命的覺 醒,歷史的印痕。這其中寶貴的人生經驗和教導,如黑夜裏的月光,照亮了讀者的人生小徑。 (原載於聖地牙哥華人雜誌2020年11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