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人文傳承的座標

/ 格格

 

二十一世紀人工智能的大語言模型撒下天羅地網,模擬距今一千兩百多年的李商隱的婉約含蓄的詩詞風格。華文文學的萬花筒被人工智能滲透,顯得花非花霧非霧。 

霧濛濛中,現今人類應當如何參透過去的人文傳承與現世代的聯繫?中華人文所涵蓋的文學、史學、哲學、藝術、科技的基因,須與當今發生相關性。

 

古代並非代表古典,現代亦非古代的複製品。中華人文的使命何在? 邁向何方?「人文磚基金會暨美華人文學會」 像一座傳遞人文的導航燈塔。提供多元化人文薈萃的交流平台,實現現世紀華人人文領域的知識傳遞和再塑造。「通過研討座談,演講,展覽,電影,教學示範, 創建有意義對話,在全球化時代,促進尊重文化多樣性和社會和諧」。 

一百六十五年出生的美國哲學家和教育家約翰·杜威 (John Dewey) 一針見血地強調人文與現代的相關性。他在《民主與教育》中一段雄辯的文章中寫道:「若把過去的輝煌成就視為教化的主要材料,就會失去現在與過去之間的重要關聯,並且往往會使過去成為當今的競爭對手,而“現在”或多或少會成為對“過去”徒勞的模仿。 在這種情況下,文化成為一種裝飾品、一種安慰、 一種庇護和避難所。因此,文化失去了作為變革推動者的能力,亦即改善現在和創造未來的能力。」

 

一代哲人余英時大師更深一層的強調人文和科技民主相關:「一個飽讀詩書,選上院士的人也可能為極權張目。人文就跟科學一樣,既可為民主服務,也可成為極權工具。」他重視的人文是可以打造一種文化氛圍,讓民主越來越鞏固的。培養足以深化民主的人文修養為當務之急。

 

最怕的不只是没有思想,而是滿腦子的標準答案。人文的發展就不僅止於「量」的 累積,更看重「質」的演化。最真切的是陳寅恪把「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想思」視為可以「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的中華人文精神的終極意義。

 

至於華文文學寫作,海外華人作家的創作題材更加豐富多樣,除了傳統的中國題材之外,還涉及海外華人的生活經歷、文化衝突、身份認同等議題。例如,哈金的小說《呼喚》則以英文創作,講述了一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的求學經歷。海外華人作家的語文種類更加多元,在作品中融入了多種非華語的語文元素。 中國國內的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和《豐乳肥臀》以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撰。

 

《逍遙與戲墨》一書語重心長地強調,「以現代人的價值觀體系,來賦予傳統文學新的價值,新的功能。在現代與過去之間做溝通的橋樑,通過這個橋樑我們既可以走出舊傳統觀念框架,又可接受現實賦予這一傳統的新生命和新文化的內涵挖掘, 依舊傳統的現代因素,從而開展了文學傳統在現代社會中的新思路。」

 

海外華人作家的作品不僅面向華人讀者,也面向全球讀者,促進華文文學與世界文學的交流。例如,余華的小說《活着》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獲得了廣泛好評。一般來說,流散文學涉及疏離、流離失所、存在的無根性、懷舊和對身分的追求,反映移民經歷。 

 

「人文磚」持續不斷一塊一塊的砌上新思維、新建材。比方說,李旻教授的精湛講座從青銅文明互動網絡到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古代海洋貿易網絡的考古研究等等講座,把在座的聽眾倒推至億萬光年以外的廢墟中,鳥瞰著來路。探索千萬個春秋的遺痕。

 

對於抽象的現代詩,嚴忠政老師有獨特的解讀:「詩的感性不在於淚水爆發。它 需要經過意象的轉化,透過情境來寫。尤其,一絲嘆息、午夜徘徊、我獨憔悴、撕心裂肺、縈繞心頭、繾綣纏綿……,這一類的成俗套語只會堆砌抽象情緒,無法在自己的生活呼吸裡寫出細節,而且了無新意,缺乏創作該有的表現。更無法在漂浮的片段中,用文字建立新的生存資訊與秩序。 」 他的「詩塾」課提供創作現代詩的具體方程式。

 

臧振華教授從考古新發現說起古代台灣人的故事,讓我特別驚艷。「古代台灣人來自臺灣現在有為數約四十多萬的南島語系民族,他們的祖先在漢人來到之前,就已經世居在這裡;不過,由於沒有書寫的文字,沒能留下歷史記錄。大約到了十七世紀,隨著西班牙人和荷蘭人的入據,以及明鄭以後大量漢人移民臺灣,才帶來了文字記錄的歷史。所以,大約到了十七世紀以後,臺灣才進入了歷史時代,距今不過四百年。而在此以前的臺灣史,自然就屬於史前時代了……」

一聽說資深導演李佑寧先生的劇本寫作課程,我趕緊報名參加。李導講述實地經驗,醍醐灌頂,令我目瞪口呆。原來,從細軟的劇本寫作到鋼硬的場景工程設計,電影導演要能呼風喚雨、精通十八般武藝!過目我的處女劇本作業後,李導評語:「妳相當了解電影的特性,劇情大綱簡潔俐落,可以繼續寫第二稿。妳大膽嘗試喜劇動作及驚悚警匪恐怖片類型。故事的 Subject Matter 張力十足!出人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 結論:可以拍電影!」 哈,驚喜莫名!這是人文磚基金賜我個人最珍貴的褒獎。

 

人文磚基金會集結華人人文領域的智囊,提供大眾知識、智慧與心靈感悟。格外銘感基金會執行長王曉蘭女士以文化企業人的果敢精神,十年來,不計辛勞為人作嫁。她總是以宇宙時空的宏觀角度俯視華人人文,帶領大夥遨遊。參與的會員無需用麥克風擴音器宣傳她的貢獻。在曉蘭的掌門之下,中華人文傳承的座標在第一象限內,顯示指數成長曲線,強固華夏人文邁進的動量。

 

在此借用人文磚顧問洛夫先生的詩歌 《因為風的緣故》。 因風的緣故,人文磚將繼續領導時代的風向。藉此致敬:

 

《此信你能否看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

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

趕快發怒,或者發笑

 

趕快從箱子裏找出我那件薄衫子

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

然後以整生的愛

點燃一盞燈

我是火

隨時可能熄滅

《因為風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