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訪華茲華斯故居. / Weili Fan

 

自從大學期間讀了英國浪漫詩人華茲華斯(1770-1850)的詩歌,便對詩人筆下英倫湖區那優美靜謐的湖光山色心嚮往之。雖然多次訪問英國,卻從未去過湖區。2017年七月,終於如願以償。

 

此次英國行,我第一次嘗試了 Airbnb (中文譯作“愛彼迎”,是一個在線短期租賃房屋的平台,為旅行者提供了別於酒店的住宿選擇)。我和剛剛從 Goldsmiths 學院畢業的小女兒在湖區南端一個只有4000多人口的村莊 Arnside 選擇了一家 Airbnb,  不僅因為 Arnside的地理位置方便,環境幽雅;更因為這家的主人葆菈還是一位湖區山間遠足的嚮導。

 

英格蘭湖區以眾多的湖泊河流和起伏的山脈溪谷著稱;以華茲華斯為首的“湖畔派詩人”用詩歌、散文將湖區的恬美景致弘揚四海。

 

葆菈原本為我們設計了一整天的山間遠足,想帶我們登山俯瞰湖區全景。但我和先生(他因為最後一刻才定下行程,住宿臨時定在附近一家B&B) 都表示很想拜訪華茲華斯故居,葆菈連夜網查相關信息,為我們重新設計了路線。

 

我們首先驅車40分鐘來到 Rydal Mount, 華茲華斯故居之一。

 

Rydal Mount依山傍水,遠眺溫德米爾湖、萊德湖和羅翠河;近觀繁花錦簇、綠蔭層疊的園林;每個房間的窗戶,望出去都是一幅山清水秀的田園畫。難怪這是詩人最喜愛的屋宇園林,1813年遷居至此,直至1850年去世。園林景觀仍然保留了華茲華斯當年親自設計建造的風貌——佔地五英畝(約合30畝)花園依就山勢而層疊交錯,礫石小徑蜿蜒起伏,水潭平滑如鏡,與遠處的河湖遙相輝映。水潭不遠處是柴扉緊閉的“朵拉園”——這是華茲華斯和夫人瑪麗為紀念英年早逝的愛女朵拉(朵拉1847年死於肺癆,時年43歲)種植的一片水仙花園。時值盛夏,早已過了水仙花期,只有綠草如茵,我只能想象早春時節金燦燦的水仙花鋪滿朵拉園的景象:“金色的水仙花團團簇簇/迎著微風翩翩起舞/綿綿不斷,如銀河繁星璀璨/金花萬千,輕盈搖曳共歡顏”(譯自華茲華斯著名的水仙花詩)。

 

Rydal Mount陳列著許多華茲華斯的物品,包括他的藏書、手稿、畫像等等,至今保留完好(我禁不住想起我的祖國——如果華茲華斯在中國,這裡陳列的一切恐怕早在大革文化命的年代付之一炬了)。

 

參觀Rydal Mount 最令我感嘆的是華茲華斯的書櫃旁擺放著的一個九歲男孩的照片和他的獲獎詩歌,“自由自在的孩子”。他是每年在湖區舉辦的中、小學生詩歌比賽中獲華茲華斯少年詩人獎年紀最小的一位。詩歌共三段,以排比句式一氣呵成,描述了一個“自由自在的孩子”(不到天黑不回家;腿上沾滿泥巴;玻璃瓶里養蝌蚪;夜晚頭頂滿天星斗;)最後以“我願做這個自由自在的孩子”結尾。

 

我從這個九歲的孩子身上,看到了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沒有口號宣傳,只有默默傳承。這是一個民族自然而然、代代相傳的文化血脈。

 

離開Rydal Mount,我們在山間水畔遠足五公里,來到格拉斯米爾小鎮。小鎮清新典雅——街邊石砌的小屋,外牆從上到下綴滿盆栽的綠植花卉;小巧玲瓏的姜汁餅乾屋散髮出陣陣甜香(姜汁餅乾是格拉斯米爾的特色小吃),店員們身著飾有褶襇花邊的圍裙和圓帽,熱情招呼著絡繹不絕的遊客;潺潺流水,鵝卵石徑,木制小橋……  令人恍如置身童話之中。鎮中的華茲華斯紀念館及詩人早期故居 Dove Cottage 讓格拉斯米爾成為湖區旅遊的重要景點。

 

這裡的遊客顯然更多,參觀 Dove Cottage 需根據門票上指定的時間分期分批。

 

華茲華斯故居和紀念館均有日語說明;小鎮商業街的店鋪門口則竪著中文的減價打折牌子。

 

華茲華斯於1799年和妹妹多蘿西遷居於此,多蘿西照顧哥哥的飲食起居,和哥哥一起親近大自然,探索自然與人生的關係。華茲華斯的大量詩篇——謳歌大自然、倡導返璞歸真——都是在此創作的。

 

Dove Cottage陳列著詩人當年使用的許多傢具物件,瞬間激活兩百多年前詩人的生活場景。最令我心動的當屬他的長榻——那個經他詠嘆水仙花的名篇 《我似白雲獨自漫遊》而永載史冊的臥榻:“我常臥榻冥想/或沈思或空茫/水仙花驀然閃現心中/令我神弛心蕩,盡享獨處的歡愉/於是我心溢滿幸福/與水仙翩翩共舞”。

 

兩個世紀之後,我居然能跨洋過海,親睹華茲華斯慣常臥憩的長榻,體味詩人空靈超然的境界和詩意勃發的情懷。我彷彿觸摸到一個民族文化傳承的脈搏;我不能不感嘆,這樣的民族怎能不“文化自信”?這樣的自信何需自我標榜?

 

多蘿西在給友人的信中這樣描述湖區:溪水清澈,汩汩流過鵝卵石;林木鬱鬱蔥蔥,勝過畫家筆下的任何風景;小村莊透著浪漫的詩意……

 

離開格拉斯米爾,我們再次跟隨葆菈在湖區山間遠足。我不無驚異地發現,兩百多年前多蘿西描繪的景色與我今日的親歷竟無二致。

 

陽光透過蔥蘢的林木灑在腳下的小路,斑斑駁駁,隨風舞動;靜謐的山間,只能聽到山泉叮咚、溪水淙淙和間或的鳥鳴;時隱時現的民居,房前綠茵一片,肥碩的白羊三五成群。

 

時光倒流,情景交融,兩百多年前的湖區風光從華茲華斯兄妹的詩文中迎面走來……,如同華茲華斯的詩篇,超越時空,亙古常新。

 

 

 

2017· 07

Dana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