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霞
從小就聽過「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沒想到當年剛搬來新墨西哥州的阿布奎基(Albuquerque)市時﹐看見每家開門皆可見山﹐十分驚訝。條條大馬路由西向東一直到底﹐就會來到聖地亞山的山腳下。將那句話改成「條條大路通聖地亞山」﹐倒是再貼切不過。
這裡沒有紐約的熱鬧繁華﹔沒有芝加哥的摩天大樓﹔更沒有洛杉機好來塢的熠熠星光。這麼素樸的小城﹐實在是不起眼。好在老天垂憐﹐給了它個「地標」聖地亞山。
初看它﹐難掩失望。既不像台灣的山——有茂密樹林﹔也不像數年前遊訪過的黃山——有懸崖峭壁。它上面散佈著東一叢﹑西一堆低矮的沙漠植物﹐像地表起了層雞皮疙瘩似的﹐一點也不雄偉。直到有一天﹐它罩在雲霧裡﹐似乎有了股仙氣﹐整座山突然靈秀起來。那種虛無飄渺﹑讓人「坐看雲起時」的感覺一浮上心頭﹐好感頓生。
後來認識了一批登山的朋友﹐在他們引領下﹐每星期六早上七點﹐在山腳下的Embudito Canyon 停車場集合。然後魚貫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路兩旁滿是嵯峨的石頭﹐間雜著沙漠中特有的野花與仙人掌﹐讓我得以「腳踏實地」去領略它的野姿風采﹐好感又添了一分。
坦白說﹐到了我們這把年紀﹐無需膚淺地講求外表浮華的美麗﹐除了儘量提昇內在的修為外﹐冀望的是有副強健的體魄﹐而爬山與健行正好可鍛練身體及增
(聖地亞山山下)
強腳力。多爬幾次後﹐回到平地﹐揚起頭再瞧瞧這疙瘩似的山時﹐深刻感受到它——雖長得「醜」﹐卻很「實用」的好處來。
在這安靜的小城﹐因週末的登山活動﹐讓平淡的日子有了盼頭。彷彿從週一起就盼望週六趕緊到來。在山腳下﹐大夥兒一見面就興奮地先道好﹐然後做點暖身操﹑活動下筋骨﹐開始邊走邊聊。
從台灣政治生態﹑美國健保改革‥‥‥聊起﹐到養生食譜﹑院子果蔬栽種﹑網路上的笑話﹑跌破人眼鏡的熱門新聞‥‥‥等﹐無所不包。尚在職場上奮戰的人﹐不用像週一至週五與外國同事捲起舌頭說英語﹐此時能與鄉親們以親切的母語交談﹐言談間的那份酣暢淋漓﹐直教人感嘆「啊﹗真幸福﹗」朋友間的情誼﹐就在聖地亞山的懷抱中迅速滋長。大家逐漸深切地體認到︰老來得有老伴﹑老本外﹐還得有號稱維他命F (Friend) 的老友﹗
爬山﹐已成習慣﹐無論寒暑且風雪無阻。一路上大夥兒談笑風生﹐兩隻腳可沒慢下來。兩個多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在爬上爬下中﹐每個人的額頭早已掛滿晶瑩的汗珠且雙頰泛紅。當我們微喘著氣走回山腳下﹐臨別分手時﹐都有點意猶未盡。大夥兒於上車前﹐揮揮手﹐不約而同地大喊:「下星期﹐同一時間﹐老地方見﹗」
(雲霞寄自新墨西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