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 雲霞

       Loretto Chapel早春二月﹐春寒料峭﹐突然而來的一場雪給小城憑添了一份晶瑩亮麗﹐卻讓人感覺似又回到了冬季。

       前年我們家搬離阿布奎基市城區﹐住到北邊郊外﹐與其毗鄰的另一城鎮﹐隔新墨西哥州的歷史﹑文化古城——聖塔菲 (Santa Fe) 不遠。趁著雪未融﹐來個冬日遊﹐油門踩踩﹐半個鐘頭就可來到素享盛名的州政府所在地——聖塔菲。

        當我們從家裡出發﹐沿著25號高速公路向北時﹐路兩旁廣袤的土地上﹐起伏著綿延無盡的山丘。遠處山巔覆蓋著薄雪﹐連接著蔚藍天際﹐這片景緻真是好一個「遼闊」了得﹗頓使人心胸開朗起來。

        每次到聖塔菲﹐我們都先至旅遊資訊中心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將車停於此。由於是周末﹐無需受限於僅能停半個鐘頭的規定﹐可放心地在此東遊西逛﹐消磨整日。

(Loretto Chapel)

        記得第一次來時﹐旅遊中心的服務人員Joe﹐展開黑人特有的笑容﹐露出一口白牙﹐如數家珍地熱情解說著﹐給我們留下極深刻的印象。走過無數城市的旅遊中心﹐從未見過有人像他這麼熱愛及享受這份一再重複解說的工作。有感於他的「樂在其中」﹐所以每回來時﹐我們都會先去跟這位已熟識的朋友「老黑爵」打個招呼﹐然後才去看看架上印刷精美介紹此城的刊物。

       聖塔菲人口雖僅六萬左右﹐但每年來此觀光的遊客卻多達一百五十萬。它集多元文化﹑藝術於一身﹐帶來的經濟收益高達十億。2005年﹐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評選為創意城市 (Creative City) ﹐這是在北美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難怪Joe 的笑容中掩藏不住那份與有榮焉的驕傲。

       街道上﹐各種繪畫﹑雕刻﹑陶器﹑珠寶﹑服飾﹑餐具﹑傢俬﹑織毯﹑家居擺飾等店應有盡有。許多的藝術家因喜愛這裡融合了西班牙﹑印地安土著那份瀟灑不羈﹑坦蕩自在﹑熱情卻又含蓄的氛圍﹐紛紛遷居於此﹐如眾所週知的 Georgia O’Keefee﹐她於1920年代末﹐開始畫此地沙漠景象﹐後終在此置產定居。1986年去世﹐1997年﹐紀念她的博物館 (Georgia O’Keefee Museum) 成立﹐參訪遊客絡繹不絕。

       步出旅遊中心﹐緊鄰著的是始建於西元1610年的「聖邁可教堂」(San Miguel Church) ﹐每個星期天都舉行彌撒﹐是全美國至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教堂。這是西班牙殖民時期﹐由一批來自墨西哥的印地安奴隸在 Franciscan Padres 的領導指揮下建造的。1680年﹐印地安部落發動叛變。暴亂中﹐教堂的屋頂被燒毀。1694年﹐新屋頂裝上﹐其餘陸續修補﹐直至1710年完工﹐此時西班牙已再度佔領了聖塔菲。在此堂內﹐有一尊木刻的聖邁可雕像﹐慶祝戰勝了魔鬼撒旦。

       沿著街道往北走﹐有一座以神奇的梯子 (Miraculous Staircase) 聞名的「羅瑞朵教堂」(Loretto Chapel) 。教堂內旋轉而上的樓梯﹐不曾用一根釘子撐住﹐神跡的傳說不逕而走﹐因此吸引了無數遊客到此參觀。其實建於1880年﹐至今尚「無恙」﹐豈非已是神跡﹖它已不隸屬於羅馬天主堂﹐成為一私人博物館﹐對外開放﹐可於此舉行結婚大典。據來此參加過婚禮的人說︰進入其內﹐那莊嚴﹑隆重﹑聖潔﹑震懾人心﹑兼具神秘的氣氛﹐教人一輩子難忘﹗

        另一座為攝影者愛好而成當地地標的「聖法蘭西斯大教堂」(St. Francis Cathedral) ﹐位於聖塔菲廣場 (Santa Fe Plaza) 東邊一條街與聖法蘭西斯街 (San Francisco Street)   盡頭交會處。歷經戰亂風雨﹐於1714年得以重建土坯 (Adobe) 式的小教堂﹐命名為 St. Francis of Assisi﹐內獻拜有1625年從西班牙帶來﹐如今是全美最古老的聖母像。1850年﹐聖塔菲始有第一個主教—— Father John Baptiste Lamy of France。考慮原先1714年修建的老教堂不足以成為主教座堂﹐於是決定建一個羅馬風格的教堂。請來法國的建築師與義大利的石匠﹐於1869年開工直建至1887年。彩繪玻璃的窗子﹐描繪著12門徒﹐是從法國運來。建此教堂所費不貲﹐雖然新教堂已啟用﹐但由於資金不足﹐教堂的雙尖塔至1967年方換新﹐1987年再加上新聖壇﹐2009年6月安裝上新鐘。2005年7月﹐教皇 Pope Benedict XVI ﹐晉升此堂為 Basilica﹐此係天父所賜予的榮耀。Basilica 意為在羅馬或國外特別重要的教堂﹐因為它在傳播天主教的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之故。現此教堂正式全名為 Cathedral Basilica of St. Francis of Assisi。

        看完教堂﹐能吸睛的還是擺放在櫥窗內的珠寶首飾。一片耀眼絢麗中﹐我最喜愛代表此地色彩的土耳其玉 (Turquoise)。想像全身穿著一襲黑衫裙﹐戴上寶藍色的土耳其玉項鏈與手鐲﹐多麼冷艷﹗

photo(100)

       曾在介紹此地珠寶的雜誌上看到過這樣的畫面︰星光暗淡的夜空中﹐一串

金燦的項鏈上﹐懸掛著一顆似明月般亮眼的藍寶石墜子﹐在項圈中印著︰忘掉

星星 (Forget the Stars…)﹐在藍寶石墜子的下方印著︰給她月亮 (Give Her the Moon.)。哇﹗多美的廣告詞﹗如果身邊的男士摘下此月亮﹐獻給身旁的女士﹐

有哪個女人會不心動﹖

       除了珠寶﹐千萬別錯過觀賞店內外展出的青銅雕刻與畫廊的畫﹐那是藝術

家們的心血結晶﹐每次都讓我流連忘返。還有線條簡單流暢﹑構圖樸拙的陶罐。對了﹐還有服飾﹗那些帶有吉普賽風味的披肩﹑長裙﹑馬靴﹑寬皮帶﹐立刻讓我聯想起三毛﹐彷彿她正穿著它們﹐佇立於撒哈拉沙漠的塵埃中。連帶地

(擺地攤的印地安人)

﹐她的故事也在我眼前跳動。想著她早已化為沙漠中的粒粒細沙﹐或塵土飛揚中的一縷輕煙﹐飄浮於她愛戀的沙漠上﹐心中就不甚唏噓。

       信步來至仍有積雪的聖塔菲廣場 (Santa Fe Plaza)﹐樹梢的聖誕燈串尚未取下。夏日﹐這裡會舉辦西班牙市場和印地安市場﹐熱鬧極了。如今只見一片清冷﹐三三兩兩的遊客避開廣場的空曠﹐閒逛於擺著地攤的走廊簷下。那些擺地攤的印地安土著多半用毯子護蓋著下半身保暖。淡季中﹐他們不曾指望遊客掏腰包買串項鏈﹑耳環等銀飾﹐就這麼以淡淡的眼神﹐看著遊客淡淡地來去。

        臨近廣場的歷史博物館 (History Museum) 於去年五月新成立﹐還有新墨西哥州博物館 (Museum of New Mexico) 亦於去年慶祝成立一百週年。在聖塔菲約有二十個博物館﹐對此有興趣的人可有福了。

        累了﹐彎進幾佔一條街的酒店 La Fonda on the Plaza 歇腳兼取暖。這是一座四星級酒店﹐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可算是美國最古老的酒店。1607年﹐西班牙創建聖塔菲城時﹐就有了它。幾度易手﹐現今的 La Fonda 酒店1922年時於原址重建。我喜歡它挑高的中庭﹐用來做主餐廳﹐寬敞舒適﹐與酒吧﹑自助餐廳間隔開。二樓牆壁還環有早期婦女的生活圖畫﹐看來賞心悅目。旺季時﹐單/雙人房間費用一晚約200至400元﹐淡季約100元左右。酒店內附設多個禮品店﹐不出大門就可在裡面逛逛﹐看是否有合意的禮品捎給親友﹖

        如不想在這兒用餐﹐廣場附近還有披薩﹑漢堡﹑中餐﹑日本料理﹑泰國餐‥‥﹐當然還有富此地風味的墨西哥餐﹐任憑君選。剛搬來時﹐很不習慣墨西哥食物﹐現在可不一樣了﹐如出城一陣子沒機會吃它﹐準會想念那餐前侍者先端上來﹐咬起來喀滋響的玉米片沾騷沙 (salsa) 醬﹐沾鱷梨 (Guacamole) 醬也很美味﹐加上濃郁辛辣的牛肉﹑豬肉﹑或雞肉正餐﹐最後侍者送上香酥的薄餅 Sopapillas﹐淋上蜂蜜﹐可口極了﹐正好與胃裡翻騰的青﹑紅辣椒來個中和。

         轉幾個彎﹐赫赫有名的峽谷路 (Canyon Road) 在望。在西班牙人居此時代﹐它原是住宅區﹐許多古老的土坯 (Adobe) 式房子﹐可遠溯至1750年。1920年代﹐許多的藝術家定居於此後﹐它成了文化區。難以置信︰兩哩長的狹路上﹐竟有上百家的畫廊﹑畫室﹑服飾﹑珠寶﹑餐廳等店﹗每間畫廊都有不同的風格——現代﹑抽象﹑印象﹑民俗﹑土著藝術‥‥。如果說聖塔菲是新墨西哥州引以為傲的桂冠﹐那麼峽谷路肯定就是這桂冠上一顆璀燦的鑽石了。

         天色已晚﹐該回家了。飽覽豐盛的文化藝術饗宴後﹐心裡漲滿了幸福快樂。何其有幸﹐能居於這福天寶地﹗不管來過多少次﹐對它依舊十分眷戀。我知道﹐我會再來的﹐再來浸潤滋養我的靈魂﹗

(雲霞寄自新墨西哥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