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der

詩,是一朵不凋謝的花,但它需要有屬於自己的土壤。

有一把依舊溫馨的泥土,有一段源遠依舊流長的歷史,有一些依舊嵌在我們心靈天空的星光,

曾是昨日,也將是明日。

與詩人瘂弦,「校園民歌之父」楊弦相識,是一個美麗的偶然。在穿梭歲月數十年,相隔海洋千萬里外,「與瘂弦、楊弦有約」在2014年南加詩歌藝術節,回味分享台灣文壇詩歌故事,是偶然中的偶然,也是一首佳美的詩話。

 

「弦外知音」2014 南加州詩歌藝術節, 是繼邀請詩人洛夫及文學家白先勇教授後,再次推出的文學與傳承系列三,我們繼續以文學活動關懷服務社區。4/20-23曰分別在洛杉磯及聖地牙哥二地,舉行三場文學演講座談,一場詩歌朗誦和一場詩歌音樂晚會。

去年,一個細雨濛濛的夏日,我們穿過溫哥華郊區一片松林,來到「森林中的小木屋」,拜訪詩人瘂弦。在茶香和一首《燕雙飛》老歌盈室的午後,聽他用字正腔圓的北方國語,述說一個大時代的滄桑,文壇往事,並參觀了他收藏的各種藝術品。

 

瘂弦先生擁有豐富的台灣主要報刊編輯經驗,他來分享他的詩作、 編輯生涯、及他說最堪回首的台灣文壇往事。 瘂弦不僅是詩人、編輯家,文學花園守護者,也是個博學多聞的演說家,他關懷時代,關懷社會,雖退休多年,仍積極參與各樣文藝活動。我們深感慶幸,百忙中他即時答應前來參加2014年「文學與傳承」系列講座,與南加州知音朋友有約。他和台灣詩壇前輩紀弦,同為著名詩人,一老一小,許久以來文壇人稱「二弦」。

今年初,當「校園民歌之父」楊弦接受大會邀請時,我們隨即調整節目,使這場詩歌音樂會,名符其實的成為海外版《詩和歌的珍珠婚》。我們更因能為詩人瘂弦,尋回往日知音楊弦,共譜一首二弦新曲,感到欣喜。三月中,當我和楊弦在洛城見面時,許多走遠的民歌時期記憶,他的歌,一幕幕如浮光從眼前掠過,似夢還真。楊弦提及上次見到詩人瘂弦,是他還在聯副任編輯時,轉眼已是數十年前的事了,這次重逢誠屬難得,他特別為瘂弦詩作《地層吟》編曲演唱,由鄭英傑編曲,台大合唱團配合演出。

四月20日晚上在San Gabriel Hilton 的「弦外知音」詩歌音樂晚會,以音樂、舞蹈、歌唱、朗誦介紹中國詩歌歷史,回顧台灣六十年詩歌故事。主要有兒童朗誦詩經、唐宋古樂、詩歌、 舞蹈、茶藝,五四後詩人詩歌介紹,詩人瘂弦談詩朗詩。下半場是校園民歌史話篇,有楊弦演唱為詩人余光中、席慕蓉、羅青等人作的曲,介紹民歌時期主要人物李雙澤、李泰祥及他們的歌等。 並特別也邀請南加州著名音樂老師, 也是海外民歌推廣和演唱民歌手, 江文山老師參加演出.

這是一段台灣文學詩歌故事,一段值得紀念,值得分享的光陰故事。 感謝,遠在加拿大的詩人洛夫為特刊題字,遠在台灣《創世紀》詩刊創始詩人之一張默,為特刊撰文, 「民歌之母」陶曉清提供民歌三十年「美詩歌」的資料,及對我們的祝福 ,感謝詩人余光中讓我們轉載他的《詩與歌的珍珠婚》,音樂人馬世芳提供民歌的文章,及所有為此特刊撰文提供資訊的文友、師長們。 感謝瘂弦老師、張錯、葉維廉、廖炳惠教授的支持和協助,感謝江文山音樂老師, 延期赴亞洲錄影時程, 籌備委員,贊助協辦單位及許多熱心老師學生朋友,共襄盛舉,共寫這章詩話。

 

(令狐處長頒發瘂弦文學貢獻獎/

左起顧問張錯教授/詩人瘂弦/令狐處長/會長王曉蘭 )

 

 

詩歌音樂會瘂弦朗誦詩歌

4/20/14 台灣文壇憶往

論壇藝文來賓 前右起金馬獎編劇張永祥先生/ 文學顧問詩人瘂弦先生/ 張永祥夫人

後排左起民歌之父楊弦/ 人文磚基金會長暨文學與傳承系列召集人王曉蘭/ 詩人及文學與傳承首席顧問張錯教授/ 張愛玲學作家高全之先生

多年老友不見格外欣喜!

與徐志摩嫡 Tony Hsu (中立) 合影

第三場演講 台灣文壇憶往(下)- Carmel Valley Library 4/22/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