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文藝季五月人文講座將於五月1日,22日及29日在缐上舉行。內容包括「良渚文化暨河姆渡文化」;百老匯音樂劇專輯 (1)(2)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參加!
1) 5/1 日「良渚文化暨河姆渡文化-上古時代,文明有大美系列」|主講:周述蓉博士|王曉蘭主持
內容:自河姆渡、良渚地區出土文物、玉器、陶器、工具、建築, 了解上古時代華東沿海地區新石器時代的地理環境及令人驚嘆的文明。
美西時間 :5/1 日(週六)晚上6:00-8:00pm
亞洲台北時間 :5/2日上午9:00-11:00am
從陸續出土沿太湖四週的4000-5300年前良渚文化文物,可窺見一個令人贊嘆又驚訝的科技和文明!2019良渚古城遺址已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附近陸續發現的有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以及5000多年前的安徽省凌家灘出土的文物,讓人對華東沿海新石器時代有新的認識,把中華文化向前推進至5300 年,並發現「龍鳳文化」的起源及當時人們生活方式。歡迎您一起來探索我們的上古時代,文化有大美!
FREE SESSION:
Meeting ID: 837 3886 7493
Passcode: 851699
2) 5/22日「傳統不傳統:談《屋上的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百老匯音樂劇專輯(1)-主講Edwin Chen /陳煒智
6:00-8:00pm 美西時間
(5/23日上午9:00-11:00 亞洲台北時間)
1964音樂劇《屋上的提琴手》,以「傳統」與「打破傳統」為敘事題旨,製作整體集齊時代菁英之大成,在百老匯音樂劇由古典時代預備邁入革新年代的關鍵時間,承先啟後,開出新局,不但刷新賣座紀錄,更突破文化疆域,轟動全球,1971年首映的電影改編版本,更令此劇永垂不朽。
「傳統不傳統」我們要來談談關於《屋上的提琴手》的種種——人物設定、時代設定、創作歷程,當然還有劇作賞析和藝術影響。
Fee:$10
Registration link 5/22 : https://conta.cc/2SgIIUc
3) 美西時間 5/29(Sat)
百老匯vs.好萊塢:音樂劇的「西進」
好萊塢電影自進入有聲年代,「歌舞片」就一直是廣受歡迎的吸金類型之一;百老匯音樂劇自然是好萊塢垂涎的重要資產、重要創意來源。只不過,在成功的翻拍之外,仍然有太多經典音樂劇作品在「西進」到好萊塢的過程中,喪失了它獨一無二的魅力,成為平庸之作。這一次,我們來談談「經典音樂劇改拍電影」這個話題,聚焦在幾個特別成功的改編,以及幾個特別失敗的改編例子上,《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蓬島仙舞》(Brigadoon)、《錦城春色》(On the Town)、《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等重要名作,都會出現在榜單上。
(《百老匯vs.好萊塢》這個題目,日後還可再開『續集』,談「電影IP的『東渡』」,也就是2000年代大量取材自知名電影的音樂劇翻作潮流)
FEE:$10 Registration link 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