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金馬揮繮鳳儀來 ——金馬獎新科導演阮鳳儀越洋文藝季講座摘記 ___
一位中文系女生,成為著名電影導演的故事
/ 風行
三月,萬物欣榮。美國人文磚基金會邀請第58屆金馬獎新導演獎阮鳳儀,參加2022 美華文藝季春季講座,就其獲獎影片《美國女孩》台前幕後心路歷程做雲端講座。此舉將國語電影界的春風引入了北美大地,使聽眾窺見新一代電影風格和跨文化主題,清新自然,令人共鳴。
金馬獎堪稱台灣電影界的奧斯卡。年輕的阮導,首部影片能獲金馬獎七項提名、最終斬獲四項大獎。影片自三月二日起還在美國的Netflix 全球播出,並取得前六名的佳績。這些令人咂舌的光環不竟讓人好奇,此女何許人也?二百名懷有此心態的聽眾像趕廟會似的紛來沓至。
訪談由主持人王曉蘭攜同蕭景紋、雷俊毅兩位提問代表共同與阮導對話。主持人介紹,阮導其實在二零一八年,就携獲獎影片前身,短片《姊姊》參加在洛杉磯僑教中心舉行的美華文藝季講座,随行有片中小演員、金馬獎終身成就獎編劇得主張永祥前輩、中生代影評歷史研究金鐘獎得主陳煒智,成為華語電影人四代同堂的佳話。此次重聚,阮導已今非昔比。四年之隔,也述説她的《美國女孩》電影是經過多番歷練,所成就的作品。
阮導為何走上導演之路時,她坦承原本申請的是美國電影學院的編劇專業,但未被錄取。而她在製作報考的短片中,萌發當導演的興趣,最終如願以償。儘管阮導對這一過程敍述的輕描淡寫,但有過求學經歷的人,都知曉其中艱辛。
訪談中阮導據實相吿,雖然,電影首先要考慮市場和觀眾的興趣愛好,但是,為了能留下和妹妹一起在美國生活的經歷,她還是決定利用畢業作品,這是唯一能拍攝影片的機會來嚐試。願不在多,心誠則靈。短片完成後受到多方好評,並在2018 年獲機會將其拍成長片。平常事,認真做,便能成專家;專業事,認真做,也能成大師。
阮導慨然分享做導演和影片製作的心得體會,倾囊相授如何使劇本受到投資者青睞,如何組成一個優秀的團隊,如何與演員們共同成長,如何借用小津安二郎「留白」技巧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並且說,選擇團隊很重要,如果你不想和這個人一起晚餐,最好也不要選擇當團隊的成員。她也介紹如何在兩年內,對劇本進行18次修改,為尋找適宜拍攝地點全家總動員。這也是紀念2003年,她和母親及妹妹剛剛返台不久,就遇見SARS突然來襲的經歴,妹妹感染獨自住院被隔離,父親回家急得哭了,全家經歷焦慮無助的景況,所有的對話,也是他們生活中真實的對話,以求其平實。這部電影在2021 開始放映時,正巧趕上COVID 19,觀眾更能感同身受他們當時的壓力。台前幕後故事,無不揭示,無限風光只在走過無數崎嶇山路後,方能領略。
阮導回答參加者提問時,也提到對白對於故事和人物的重要性,寫劇本要使內部衝突外顯化,與小說大不相同。談到遊離於中美文化之間第三文化時,阮導指出這是劣勢,也是優勢,應該盡可能地發揮其優勢。電影《美國女孩》的成功是個有力的佐證。 她坦言當從李安導演手中接過獎杯時,有一種傳承負重感,但她會向李安導演學習看齊,努力拍出優秀影片。當問及她是否像片中的女孩一樣找到了「家」的定義時,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家,就是家人所在之處」,隨後補了句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如蘇軾的「此心安處是吾鄉」。
《美國女孩》不僅引起有類似經歷人群共鳴,而且在更大範圍和程度上,啓發了人們對家庭、夫妻和子女教育諸多方面的反思。
作者本名雷俊毅醫生|美國人文磚基金會義工/ 校稿曉蘭
照片:
1)獨照,阮鳳儀導演參加講座照片。
2)阮鳳儀2018 年春在洛杉磯,偕《姊姊》童星參加美華文藝季研討會,資深編劇張永祥老師、陳煒智一同出席四代同堂電影人座談會。
3)張永祥老師分享編劇經驗,並對年輕電影人鼓勵。
4)美華文藝季《美國女孩》編導講座海報。